300元四小时服务_100块附近上门_同城约100元一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级部设置 > 中职教育 > 职教政策 >

江陵县职教中心年度报告(2018年)

来源:学校校办 发布时间:2018-12-27 浏览次数:
 
        
 

 

 

 

 
 
 
 
 
 

2018年

 
 
 
 
 
 
 

目录
 
一、学校情况 1
(一)学校概况 2
(二)学生情况 3
(三)教师队伍 4
(四)设施设备情况 5
二、学生发展与成长 5
(一)学生素质 5
(二)学生服务和在校体验 5
(三) 资助情况 6
(四)就业质量 7
(五)职业发展 8
三、质量保障措施 8
(一)专业动态调整 8
(二)教育教学改革 8
(三)教师培养培训 9
(四)规范管理情况 10
(五)德育工作情况 10
(六)党建情况 11
四、 校企合作 11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1
(二)学生实习情况 12
五、社会贡献 12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2
(二)社会服务 12
(三)对口支援 13
六、特色创新 13
(一)案例一 13
(二)案例二 15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7
(一)存在问题 17
(二)改进措施 17
 
 
 
 
 
 
 
 

、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江陵县职业教育中心座落于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中游荆江北岸的湖北省江陵县县城。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1.8个亿,建筑面积达67512 平方米,是一个校园园林化、食堂标准化、宿舍公寓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精细化的一流校园。
学校以“自信、志学、至善、致远”为校训,同时结合“大职教”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重视中短期职业培训工作,学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坚持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全方位、多选择的学习需求,提高学校的本科上线率和就业率,现阶段我校技能高考升学率已连续三年属湖北省一流层次。
    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学校现开设的专业有旅游与酒店管理、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学前教育、农学和建筑专业,实行系部管理,将专业整合为四大系部,成立农学系、计算机系、机电系、酒管幼师系。一年里,不断创新和尝试,效果显著。我校在师生竞赛方面收获颇丰。上半年我校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斩获金银铜牌数十个,分别为国家级优胜奖一名,省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市级特别贡献奖1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8名。下半年我校学生参加学生技能竞赛获省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 ,获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1个;我校教师参加比赛获省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个、市级优秀指导教师4个;获市赛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我校3D打印技术、插花艺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在验收中获合格和优秀精品课程。
2018年技能高考本科上线63人,上线率42%,专科上线率100%;8月“荆州能人”2018农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我校成功举行;省级一类赛事 “湖北工匠”——第三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才在我校落下帷幕,我校教师、飞手达人徐伟获极飞杯植保无人机比赛季军;我校以黄芳等为代表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经过两年潜心研究,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已出版发行。11月我校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特色专业。
人文馥郁,方能薪火相传;内涵发展,才能明耀荆楚。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绿色生态学校”,荆州市“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环境管理示范学校”等美誉,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 “安全文明校园”。2018年,我校还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验收。     
(二)学生情况
1、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1)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
  2017年,学校计划招生693人,实际录取736人,是上学年招生数的120%。


 
 
 
 
图表1-1 2017、2018年招生规模
2018年,学校生源66.8%来自于江陵县,33.2%来自于县外。招生以应届初中生为主,共招收833人,占总99.3%;往届毕业生5人,占0.07%。
  (2)在校生规模及结构
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515人,比上一年度的在校生1858人规模扩大657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培养目标的有279人,占总人数的11.1%,男生177人,女生102人。
 
 
 
 
 
 
 
 
图表1-2  2017、2018年在校生规模
(3)毕业生规模
2018年,学校全日制毕业生568人,巩固率93.5%。
2、短期培训规模。
   2018年,我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失业工人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精准扶贫创业培训等短期培训,截至到2018年12月20日,共培训短期学员2850人次,与上一年度略微上升。
 
 
 
 
 
 
 
 
图表1-3  2017、2018年短期培训规模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共有教师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兼职教师20人,生师比为17.7:1。
 
 
 
图表1-4  2017、2018年教师数
    2018年教师数比上一年度增加37人,生师比大约为17.7:1,。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8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6人,本科学历教师109人,高级职称的教师56人。
专任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比例%) 学历结构 (比例%) 双师素质(比例%) 兼职教师
高级 中级 初级及以下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专科及以下 双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22 56 45.8 57 47.1 9 13.4 6 4.91 109 89.4 8 6.5 38 31.1 20
 
 
图表1-5  教师队伍情况表
(四)设施设备情况
1、我校教育教学设备
总值4028万元,建设有55个校内实训室、2个基地,设备实训工位数2175个。生均占地面积75.7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9.19平方米,生均设备值1.6万元,生均实训工位0.94个。(“设施设备情况”这一项内的生均值不计算三年级已外出顶岗实习学生人数)
2、校园网建设情况及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
学校校园网出口总带宽2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学校教学用计算机400台,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为15。
    3、图书馆状况及生均图书
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4.89万册,生均19.4册,其中2017年新增2万册;建有电子图书馆5个,可同时容纳310名学生同时使用,拥有电子图书20万册。

二、学生发展与成长

一)学生素质
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品德培养上,学校坚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学上,坚持以严格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习惯,同时以各类技能操作竞赛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上,以体育课程教育为基础,结合课间操、各类艺术、体育节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在学生人文培养上,始终坚持以优秀的传统教育学生,以高雅的艺术熏陶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2018年,我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9.3%,专业技能合格率毕业率99.2%,体质测评合格率98.9%,操行考核合格率99%,毕业率99%。学生精神面貌良好,无违法犯罪现象出现,学校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二)学生服务和在校体验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内涵的沉淀,始终按照校董事长提出的“让每一位师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构建多样课余生活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树立以专业课学习为主,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设置的理念,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适当的文化课,二年级学生重点学习专业课理论课和技能实践课,三年级学生重点是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我校初步形成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序列校园文化活动,坚持每天利用晨读的时间,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形式多样的诵读、征文、黑板报、手抄报等。每学期开学,学校都会开展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个人风采和彰显个性的平台,如:校园歌手大赛、经典朗诵比赛、学生素养大赛、才艺展示、英语演讲及情景剧等。学生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建设校园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也成为学校实现“五有”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校园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电气安全,强化安全制度建立,加强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并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与检修,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班团活动课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外请所在地检察机构开展“模拟法庭”和公安机关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主题活动,利用班团活动开展防火安全演练、安全器材的使用和逃生的技巧,使得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和加强。学校通过不断加强课程调整,增强学生实习实训课的改革力度,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学生在校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个人的整体素养。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非常认可。
(三)资助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学校按照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各部门协调合作的免学费及国家助学金发放的资助机构,并在2015年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检查后增挂了“资助管理办公室”。在日常资助管理工作中,加强组织负责资助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对学生宣传资助政策。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定所要求的各项材料、数据,并按要求上报各种汇总表。2018年,学校共办理奖、助、免、补等资助4707人次,总金额达到447.8万元。
图表2-3  2018年学生奖助情况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期 项目种类 奖助范围 奖助
人数
奖助
金额
(万元)
1 2018年度国家助学金 2018年春季学期 助学金 2016级、2017级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19 31.9
2018年秋季学期 助学金 2016级、2017级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447 44.7
2 2018年度免学费补助金 2018年春季学期 免学费 提出申请的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686 168.6
2018年秋季学期 免学费 1930 193.0
3 学校奖学金 2018年春季学期 奖学金 成绩优异的在校生 160 4.8
2018年秋季学期 奖学金 成绩优异的在校生 165 4.8
 
(四)就业质量
学校2018届毕业生568人,其中已就业人数115人,高校深造453人。平均初次就业率97.85%,平均对口就业率92.57%,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人均2340元。

图2-4  2018各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及对口就业率
 
  图2-5毕业生就业情况
序号 专业 初次
就业率
对口
就业率
初次就业起薪(元)
1 酒店管理专业 97.6% 92% 2280
2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 97.0% 90.8% 2420
3 现代农艺技术 98.7% 94% 2450
4 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 98.1% 93.5% 2210
  平均 97.85% 92.57% 2340
(五)职业发展
我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的目的。开展各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技能,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学生实习前,邀请企业到校组织专场宣讲和招聘会,校企之间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认可。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目标,按照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拓展第三产业专业建设的思路,推进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一是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攻坚方向。江陵县职业教育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近五年专业发展的思路和专业内涵建设的攻坚方向。二是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专业开发向涉农技能及第三产业方向发展。2018年,学校继续扩大现代农艺技术、农村幼教等专业的招生,同时我校现已建成江陵县劳动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并投入使用,荆州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中,重点项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外招生,培养目标为高级工,招收学生45人。这一年是我校由以前的年级管理转变为系部管理的第一年,进一步优化各项资源,尝试交叉管理、深度管理,系部与系部间、专业间联系更加紧密,不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专业特色更加突显。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平台,求真务实,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重构“学做融通”课程体系。
依托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平台,我校重点专业每门课程都融入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件等多种素材的教学资源,并以此辐射到相关专业。
  2、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上引入企业管理、企业环境、生产流程等元素,构建了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参与,多元考核的学生评价模式。
  3、共建开放共享数字教学资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开发了 12门数字化资源课程、CAI课件52个,制作微课45个,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达5TB,教学资源库分为教师教学用、学生学习用及教学评价三部分,充分发挥了教育信息化的功能作用。
  4、充分利用技能高考与技能大赛两大抓手。
在专业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我校对于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赛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大的环境和趋势下,四个系部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技能高考备考方案,理论和实操双监管。学生进入三年级实行半月考制度,在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通过考试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效果,做到遇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技能大赛方面,我校积极参加各级竞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也让老师进一步完善教育教法。每年12月份,为我校“技能竞赛月”,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上有极大的积极性,促进了几个专业的发展,同时,为选拔学生晋级更高一级的比赛做准备。这两大抓手在后期学校的发展上将重在落实、常备不懈。
(三)教师培养培训
1、校本培训规范执行。
学校制定有校本培训工作方案,校本研训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教师继续教育及时布置,及时督促,及时登记,校本培训合格率100%。
2、业务学习常态开展。
学校科教处对学校各专业系部(教研组)有明确的专题研修要求,各系部(教研组)每学期要结合教研活动正常开展业务培训,结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考纲、课题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科教处对专题研讨进行监督与检查,专业研讨的情况也作为优秀系部(教研组)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3、培训形式多种多样。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上级培训,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校内教师培训以暑期培训为主,学期间通过教研会、职业能力考核、青年教师沙龙、教师课堂展示、职业能力大赛和撰写各类论文、总结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通过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据统计,我校老师2018年参加计算机、酒店专业、农学专业、幼师专业省培项目共7人次,省级德育课培训3人次,省级信息化培训2人次,省级精品课程4人次,省级赴天津培训3人次,省级学籍注册培训2人;市级现代学徒制2人次;校级培训全员参与,培训覆盖面积较广。各级培训成效显著,兼顾理论和实践。
4、企业实践提升能力。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相关规定,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按要求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的同时,也将部分“名师”引进来与交流和提升,在学校统筹安排下,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5、培训专题及人员重点突出。
学校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用足名额。
(四)规范管理情况
教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学校—专业系部”二级管理,设立教务处(下设科教处)和政教处,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二是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实施计划管理。除不定期检查外,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末均组织专业系部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督查,确保了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各科组教学工作计划与总结齐全。三是按照高级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公共艺术课均采用人社部规定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人社部门推荐目录中教材。五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并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管理创新开展。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了政教例会和班主任例会制度。二是家校共建。学校积极利用“数字校园”平台与家长沟通,并每学期举行家长会。为加强家校联系,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学校每年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结对的老师须对结对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家访。三是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生活委员”、“优秀志愿者”、“校园十佳学生”评选。
学校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和机制,2018年学校深化系部管理,按专业群设置机电、农学、计算机与建筑、酒店管理与幼师四个系部,并随着修改、调整管理制度和细化岗位划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细化。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构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了德育积分管理,根据学生在校表现打分并纳入年终期末考试成绩。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意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教育活动。
  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创新的品德。学校继续完善志愿者服务组织,充分关爱弱势群体、法治与思想道德宣传、美化校园环境、倡导文明交通、活动服务等小组,2018年学生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认识社会,锻炼自己,陶冶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学校成立了20多个社团,学生社团参与率达90%,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及活动场地,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除了日常社团练习,学生还以社团为单位,通过学校或自发组织校外参赛、县政府各机关实践等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通过主题教育、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载体,堵疏结合,班风校风良好,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显著。学校还重视学生会队伍建设。定期召开了学生会工作例会,分部门分年级协助教师参与校园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在学校整个管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党建情况
学校党总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总支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江陵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为主线,不断强化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支部扎实开展“一校一品”建设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中心,立足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能力提升,注重在工作亮点上找切入点,通过不断总结学校党建工作新经验,深入提炼党建工作新理念,打造特色工作,创建学校党建文化品牌。
2018年,学校还实施了党支部党员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视导、德育讲座、师德师风培训、读书交流等形式多样,一名党员带一位普通教师,通过谈心,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做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学校荣获教育局颁发的2017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在学校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改革征途中,全体党员不畏艰苦,克难奋进,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着筚路蓝缕的辉煌。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找准与企业的合作切入点,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形成校企资源互补,按需结合,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学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校企对接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2018年,在市内继续加强与中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并在荆州市龙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设现代农业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在校外建设农学基地,建立实训“特区”,联合企业,使学生的顶岗实习有了实战性。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8年外出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300人,顶岗实习企业均为和我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所有顶岗实习学生我校均组织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顶岗实习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权责、安全、保险、利益条款,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2018年学校安排二年级部分专业的学生进行短期的企业教学实习514人次。教学实习与有长期良好合作的企业进行,部分课程为校企共同开发,实习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带队,由教师和企业人员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实施,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购买了相应的保险。
   (三)教师培训情况
  为了更好的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学校先后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40次。2018年,参加学习和交流10次,合作开展短期培训20次。推广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为城乡职教服务。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8年,我校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468名,短期培训学员2850名,其中83%在荆州就业;有17%的人在区外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二)社会服务
2018年,学校利用自身良好的设备及师资资源,大力支持、配合市各级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培训短期学员2850人次,其中:
  1、对区域和行业的人才贡献。
依托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良好的软硬件,我校广泛开展高级工的培训, 2018年进行了共279人的国家职业资格(高技能人才)培训,为提高我市各行业有关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做出了贡献。
  2、扶贫富民工作。
学校作为江陵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的培训资源,采取校企合作,校村合作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企业下岗职工、精准扶贫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做好技能扶贫工作。2018年开展了下列培训:月嫂培训106人,电子装配培训323人,服装缝纫培训368人,农机操作培训298人,创业培训208人,精准扶贫培训1547人。为江陵县的扶贫富民工作做出了贡献。
  3、为企业开展的培训。
2018年,学校承接了多家企业的300名员工岗前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企业职工的技能培养、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对口支援
在江陵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江陵县普济镇佛仙桥村是我校定点帮扶村。2018年,学校指派学校后勤处主任杨为邦同志驻村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扶贫工作,并举办农业种养殖、电器维修等技能培训课堂,组织师生捐赠资金和物品若干,开展结对帮扶切实推进联建帮扶工作。

六、特色创新

一)案例一

农机使用与维护特色专业
1、实施背景
随着农业基础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国家支农惠农(农机补助)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更为普遍,根据江陵县农机公司统计,近三年,全县农民每年平均新增农机1366台,且将朝着大功率、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从事农机维修、销售、使用和管理的人员,多数是文化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机械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精准作业和联合作业的要求,按一村4名农机使用、维修人员的需求标准,目前全县缺少1000名。该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2、主要目标
完善“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重构校企合作、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实践写在大地上,建立“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构建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2)推行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将”技术送到农户家”做到实处,立足区域农业发展需求,解决本地农民不知道农机,不会用农机,不会修理农机的困扰,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
3、实施过程
(1)“实践写在大地上 , 技术送进农户家” 全面打开校企农合作的新局面;面对新兴农业的市场及人才需求,我校农机专业大力推行 “走出去,请进来,推广开”的措施,深度与农机企业及农家开展合作。
在课程体系改革之初,为了杜绝“拍脑袋”、“闭门造车”,我专业实行:将实践写在大地上,深入农户地间进行了解、调研、学习。在充分了解到农民日常运作,农业作习时间之后,结合农机专业知识,推出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在企业的支持下,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邀请江陵县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进行农机方面专题讲座;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本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在农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研究“两轮实践”总结经验。
(2)将技术送进农户家。为了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我校农机专业联合企业、基地深入农村,下乡指导,为全县农民技术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2013 年 11 月我专业与江陵县农机有限公司合作,将周边农机用户集中到郝穴镇 , 进行”农机日常保养与维护 ”题材培训现场人满为患。
在把“技术送进农户家 ”活动中 , 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带领本专业学生向企业及农户取经,与企业农业专家一道进行农机技术方面的研讨 . 另一方面,和企业专家一起将农机使用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户,协同农户解决在种植生产中遇到的农机问题,组织参加培训的农户到基地参观学习。
    通过下乡服务,集中培训等机会,把学校、企业、基地和农户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全面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农业技术问题,分片指导分类施教,突出了实用性,及时性,确保服务准时到位,不误农时农事。从而将“技术送进农户家 ”落到了实处。
4、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实践写在大地上 , 据实设计本专业人才培养。打破以往传统,基于深入田间地头、企业、我校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探索出一条更合作本地经济的人才培养之路——“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轮实践 ,在学员入学后,进行先浅后深的学习梯度。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及小型农机类的专业学习。在完成理论及校内实训之后,进行第一轮的下岗实践工作,在工作中将所用实践于所用。在此阶段中,学员能将所学与所用进行真实的融合。并且会碰到很多工作中的难点和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回校进行第二轮学习。
第二轮实践,学员将带着第一轮实践中真实的技术疑惑回到校区,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学习。在第二轮中,相对基础的农机知识,也会提高到新型农机,大型农机,农机维护等进阶型知识。在完成第二轮理论和校内实训后。学员进行第二轮新型“大型”农机的实践阶段。最终将全套农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通过和多家企业多名农户的细致 , 长期的学习,我们探索出了农机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根据多年来总结的农业经验,我们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2)按区分类,按需服务,将技术送进农户家。两年来,本专业师生深入全县 10多个乡镇办事处,举办农业技术培训14 次,累计服务农户 400 余户。
    学校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联合企业、基地,聘请能工巧匠,培训教师技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并结合各区域的农业技术需求的区域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有偏重的按需服务。社会服务立足本土,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突出实效,结合生产工程,走进生产一线。学校服务社会不仅是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还需要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提供服务。一是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培训的校企村共建平台。二是建立直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助农”工作平台。三是为村村之间、农民之间搭建交流平台,校企村合作,共建合作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构建和谐农村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
5、保障措施
学校为我专业的“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三位一体的支持保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教务处组织专题调研组和培训处、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及联办企业成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调研得到丰富的信息,为建设“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信息、经费、人力和智力支持。学校教务处协助邀请江陵县教育局教研室、荆州市教育局职成科、荆州市农业学校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上开拓思路,为建设我专业的“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在具体建设施中,学校制订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把以数量为主的激励逐步转到追求质量、创新和技能操作型人才的更高层次,并为我专业建设提供激励支持。
6、体会与思考
(一)示范校项目建设时间仅短短 2 年,“两轮实践 ” 模式的成效已初见端倪,但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积累。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主导和参与,未能制定合理的有推动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合作中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利益保障等诸多方面,单凭学校是无力解决的,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数量和质量还亟待提高。
(二)打破传统农业的桎梏任重而道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由传统的农学专业转型而来,在转型的过程中,多多少少留有传统农业的影子。 对于新型农机、 农机新技术的接受与探索还停留在初级表层阶段。农户对新型农业产物、农业技术存在的顾虑还比较多,仅凭校方一己之力远远不够,企业助力,政府助推方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案例二

学生艺术社团实践工作坊案例
——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实施背景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的艺术社团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社团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和加强。艺术社团的建设,更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更能促进其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人,社团活动从内容到活动方式都应由学生决定,教师只起到辅导作用。这样能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能力,发挥爱好和特长。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开展独立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独立性和主动精神。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抓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人口。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素质。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通过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兴趣、特长是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主要目标
艺术社团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在成长方式、成长态度和成长空间上有长足的锤炼和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成就个体,让我们的孩子们在自主、自信、自立中不断体验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成长,享受生命之美。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校园里,随着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新颖的社团活动不断活跃起来,使得原本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有了质的转变或更替,社团活动正在成为孩子们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成就自主发展的良好载体,成为走进孩子们心田的项目。学校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同时,社团活动也是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3、实施过程
利用社团活动这样一个开放的阵地,教师可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社团管理,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团,真正做到“我的社团我做主”。
(一)确定方向,规划自我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开展了二十多项社团兴趣活动,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普高办强、中职办精、特色求新”的办学理念,体现“崇德、尚志”的德育目标,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校园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依托校本课程,以“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近年来成立了多种艺术社团如校国旗护卫队、鼓舞社团、国学经典诵读、爵士舞社团、校艺术团、啦啦操社团、艺术插花社团、动漫社团、街舞社团、合唱团、礼仪队、篮球社团、书画社团、摄影社团、无人机社团、跆拳道社团、羽毛球社团、足球社团、吉他社团、3D打印社团等社团,都采取学生自主自愿的方式参加。
(二)社团的管理和组织方式
学生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管理和组织方式上一定要有所创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机制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社员是社团的主人,每位社员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每个社团都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工作计划,都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艺术社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并对学生不断加以指导。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辅导老师的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正式开课前,所有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艺术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努力提高兴趣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4)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5)社团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对教师能力,精力,毅力等多方面的巨大考验。为此,我们将建立规范的内容评价与激励改进机制,把各自辅导的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
4、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社团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开展创造性活动,增长创造才干,激发创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自身的个性。社团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天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每学期末,社团成员都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展示社团成果、交流互动,促进社团活动健康和谐发展。
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学校行为文化的社团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学生因为兴趣而参加学生社团,社团通过自身的建设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措施打造精品社团,形成社团文化。
其实,学生的社团文化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引领,由于我校的艺术社团创建比较晚,艺术氛围不强,教学设施和器材等各方面还不齐全,但全校师生克服困难,努力坚持。我校提倡的“做最好的自己”特色文化也逐渐深入师生心中,在社团文化的建设上,学校领导、社团辅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了共同的认识,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才形成了今天各个社团的文化。
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积极地获取知识、探求真理,严格地要求自己,并在积极体验中自觉地调整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活跃校园生活,促进学风和校风的优化,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
5、保障措施
(一)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争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设立专门管理社团人员,扩大社团影响力和学校知名度。尤其是宣传、财务、政教处等部门,要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引导,健全社团管理制度。锻炼社团全员做事能力,并推行责任制,将活动具体到每一个组织者。
6、体会与思考
(一)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范围。遵循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并重的原则,争取在原来校内和县内的活动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科学合理开展社团活动。
(二)加强统筹管理,促进对外交流。一所学校往往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学生社团,需要加强统筹管理,做到全校社团活动“一盘棋”。在管理中,要求各社团年初上交年度工作计划,由社团管理部门协调组织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场地等,避免社团活动过于频繁、重复等现象发生。各社团每年应该组织1-2次对外交流活动,到兄弟院校学习社团管理先进经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积极与兄弟院校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在学校大力支持、管理部门科学引导、指导教师悉心指导下,学生社团一定会科学规范有序地发展。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2018年,学校各项工作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内涵发展有待深入,改革创新有待深化,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学校将进一步以“教学诊断与改进”为契机,以两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让学校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中职教学实训、产教融合、青少年科普、新型农民培训、精准扶贫培训、创业就业培训等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紧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改革创新。
  1、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多学制多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学校技师、高级工层次的规模。
  2、继续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形成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
3、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淡化身份,按需设岗,自主聘用,完善校内岗位设置,优化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按照公平、择优原则推行竞聘上岗,适度引入市场化劳务用人机制。我们坚信,在“十三五”期间,我校职业教育在省市县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江陵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8年12月